【资料图】
一、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乡音不改王纯①曾经,我是那么嫌恶我的乡音,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嫌恶他的丑母一样。我的乡音朴拙,生硬,土得掉渣。比如说“我们”,都说“俺们”,声调下拉,蹩脚,难听。 ②上师范以后,学校要求我们讲普通话。我在经过“八百标兵奔北坡”以及“打南面来了个喇嘛”等一系列训练后。终于能够用洋气的普通话讲话了。我在同学们面前讲课的时候,整堂课用的都是普通话。那种感觉简直太神奇了,我像是脱胎换骨一样,抖落掉一身的土气,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表情达意。同学们都说,你讲普通话挺好听的。我心里美滋滋的,仿佛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彻底决裂一样。 ③普通话说起来朗朗上口,婉转优美,表达也典雅大方。我的乡音呢?还是那么笨拙,音调怪异,简直是呕哑啁哳难为听。可是除了上课和正式场合,我还是难改乡音。比如我去食堂打饭,刚刚用普通话说了一句“打一个馒头”,谁知出其不意蹦出一句“再来一份土豆儿”。土豆后面是一个比土豆还要土气的儿化音--乡音不小心又蹦出来。这个儿化音,仿佛是你永远也丢不掉的烂鞋子,挂在身后,让人沮丧自卑。我听到后面的同学哈哈大笑,端起饭盆逃了。后来,我的话越来越少,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看出你的不光彩的历史。索性,我彻底与乡音断绝“母子关系”,再也不肯用乡音说一个字。 ④在异乡工作,我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没有人怀疑我。我以为我完全融入了别人的城市,也学会了别人的语言。我觉得即使我说梦话,也不会再是土得掉渣的乡音了。走在陌生的街头,我坦然自若。 ⑤有一次,我在异乡的街上遇到一个卖桃子的,他大声吆喝着。那声音,多么熟悉!对,是我家乡的声音。“卖桃儿来哟!”我走近他,只听他说:“买桃儿吧,可甜咧!”真的是熟悉的乡音,那一瞬间,我竟然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找到了亲人一样,眼泪涌了出来。没想到在遥远的异乡,还能听到乡音。 我的乡音啊!那么熟悉,如同乡间的风,那么温柔体贴;仿佛田野上的青草,早就在记忆里扎了根。我像听到母亲的呼唤一样,被某一种柔软温情的东西击中。 ⑥我和卖桃子的同乡交谈起来,奇怪的是,说惯了普通话的我,语调竟然能够飞转直下,熟练地说起了乡音。我这才明白,乡音已经渗透到了我的骨子里、血脉中,根深蒂固。乡音执拗地在我的记忆中盘踞着,无论我怎样改变,它都不曾离开。质朴的乡音,亲切,熨帖,不像普通话,是飘着的,乡音是落到心坎上的。 ⑦我终于明白,我有多爱自己的乡音。“乡音是故乡的土语,也可以说是人们真正的母语。因为母亲用它来为我们唱摇篮曲、教我们牙牙学语,我们无不是在乡音中启蒙,伴着乡音长大,它是我们最能表达情感的载体。”的确是这样啊! ⑧我回到了家乡,乡音响在耳边,熟悉亲切。后来,除非在正式场合不得已我才说普迫话以外,平时我都是在用乡音说话,就像回到了母亲身边一样,我会伴着乡音慢慢老去。即使两鬓斑白,依旧乡音不改。(1)作者把乡音比作母亲,综观全文,作者对乡音的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仿照例子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提炼,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理清情感的变化踪迹。嫌弃丑母--___--___--___(2)作者起初为什么嫌弃甚至抛弃自己的乡音?___(3)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我以为”、“我觉得”。(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的乡音啊!那么熟悉,如同乡间的风,那么温柔体贴;仿佛田野上的青草,早就在记忆里扎了根。(5)贺知章有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同样是“乡音不改”,作者和贺知章向我们传达的情感有怎样的同和不同呢?
二、解答
(1)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原文可以找到“往事彻底决裂”“我竟然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找到了亲人一样”“就像回到了母亲身边一样”.(2)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我觉得乡音朴拙,生硬,土得掉渣.比如说“我们”,都说“俺们”,声调下拉,蹩脚,难听”可以看出我嫌弃乡音是因为我觉得乡音土、蹩脚,难听;让别人知道我的乡下人身份,沮丧自卑,为了融入城市,让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乡下人.(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我觉得、我以为”都强调我的感受,强调忘记乡音只是自己逃避,但是如下文“乡音已经渗透到了我的骨子里、血脉中,根深蒂固.乡音执拗地在我的记忆中盘踞着,无论我怎样改变,它都不曾离开”,乡音融入我的灵魂,对我产生永不磨灭的影响,乡音不会因为我抛弃而消失.(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比喻,把乡音比作乡间的风,生动形象的表现乡音的熟悉亲切;把乡音比作“田野上的青草”,写出乡音融入我的灵魂.(5)本题是对比异同阅读的考查,难点较大.需要熟知两文内容,并且能归纳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方法,才能知道异同点.在比较时从人物、内容、写作方法、思想主旨、表现手法等角度回答.本文记叙作者远离,但是却发现乡音在我身上留下了印记,贺知章多年离家,但是乡音无改,因此两文都是写乡音的都深深的根植在游子的记忆中.不同是作者的乡音强调明白对乡音和故乡的热爱.贺知章的诗歌还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与在外多年的伤感之情.答案(1)断绝母子关系;听到母亲呼唤;重回母亲怀抱(2)我觉得乡音土、蹩脚,难听;让别人知道我的乡下人身份,沮丧自卑,为了融入城市,让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乡下人.(3)强调忘记乡音只是自己逃避,但是如下文“乡音已经渗透到了我的骨子里、血脉中,根深蒂固.乡音执拗地在我的记忆中盘踞着,无论我怎样改变,它都不曾离开”,乡音融入我的灵魂,对我产生永不磨灭的影响,乡音不会因为我抛弃而消失.(4)比喻,把乡音比作乡间的风,生动形象的表现乡音的熟悉亲切;融入我的灵魂.(5)同:乡音的都深深的根植在游子的记忆中.不同:作者的乡音强调明白对乡音和故乡的热爱.贺知章的诗歌还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与在外多年的伤感之情.三、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我一直嫌弃自己的乡音,因为我觉得乡音土的掉渣,让人知道我是乡下人,因此而自卑,等我学会普通话后,才发现乡音一直盘踞在我的心底,无论我怎样改变,它都不曾离开”,乡音融入我的灵魂,对我产生永不磨灭的影响,乡音不会因为我抛弃而消失,表现了作者对乡音和故乡的热爱.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