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体育 >

世界快讯:气温变化的利与弊阅读(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互联网 | 2023-01-26 11:21:41


【资料图】

一、题文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1)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导致地球变暖,请你提出两条应对地球变暖的具体措施。

二、解答

(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划线句运用了具体数据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且将气温的变化与经济效益的变化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利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分)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2)不能,“可能”表估计,推测.(1分)说明出现海平面上升1厘米到16厘米的情况几率大,如果去掉就变成一定会出现上升1厘米到16厘米,与原意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共(3分)(3)措施:减排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建人工湖,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控制人口增长等.((2分)

三、分析

这篇文章首先由日常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的不关心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美国气象学家对气温变化1摄氏度的评价,然后具体介绍了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指出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并发出号召.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平均气温 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

  • 标签:平均气温,经济效益,农业生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