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红色诱惑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地主家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季节,天上下着火,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中的镰刀,弯下腰,沙沙割起来。 真是大让我意外,我真真没有想到,后生干活竟然会这么利索。我喘息会儿而后接回后生的镰刀。后生看着我,同时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有些顾虑地问我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后生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知道后生对我不放心,这年月,汉奸特务到处都是,后生的顾虑可以理解,我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后生深深鞠了一躬,疾步走开。河边,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 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 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赶走肚皮上的黑沟沟,可我不敢,我怕那个脸上搁着刀疤的“狗腿子”。偷眼四望,热浪扑脸,大地像烤熟了一般,“狗腿子”的影儿也没有。我丢下镰刀,向河边走去。 这会儿,我看见一位姑娘喊着“大叔”向我跑过来。我心里乐颠颠的,钉住了。姑娘上穿红色短褂,下着荷花裙,发黑如墨,肤嫩似脂,齿白唇红,脸绽桃花,分明大户人家“千金”。姑娘站到我面前,口吐兰香,玉手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 我说:“啥子地方嘛?” 姑娘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乐了,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过去的那个后生也是这么问的呀,我笑而不答。姑娘倒好,头一扭,转身奔河边就走。这下,我急眼了,猛跑几步,拦住姑娘,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姑娘冲我吐吐舌头,跑开了。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我看见姑娘上岸后,竟然也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 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我慌慌上了岸,回到蒸笼般的麦田里。 沙沙沙,看着倒下的麦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做长工打短工,到头来,还不是没有立锥之地?这样寻思着,忽听有说笑声漫过来。我抬起头,见是一群青年男女,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程,风尘仆仆的,但彼此还在说笑着,谈论着。 他们来到田边,站在那儿,齐声喊:“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我说:“啥子地方嘛?”他们没有回答,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鬼子岗楼上的探照灯在黑夜划亮了一般,在我身上晃着,半晌,有人说话:“大叔,我们是去延安。请问去延安走哪一条呀?”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实,延安我是听说一些的,前不久,县政府抓住两个年轻人,说是去延安的。去延安就要抓吗,后来才知道,延安是打鬼子的。我扔下镰刀,跑到他们面前,冲他们抱抱拳,而后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 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这年秋末,我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儿子要去抓药,我清楚自己没救了,阻止儿子。儿子跪在我床边,哭说:“爹,那儿子一定给你买一副好棺木。”我说:“给爹织个草席裹尸就行了,省那钱,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儿子不解,问我:“爹,架那桥干吗?”我说:“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小说篇首点明抗战爆发后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意在强化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巨大吸引力,自然引出青年们的投奔之事。B.有人直接问去延安的路,而“我”依然同时指明两条路。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C.小说细致描绘了“后生”和“姑娘”的穿着打扮,既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阶层特征,又从侧面揭示了革命熔炉吸引力之大。D.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我”作为叙述者,运用第一人称,真切地讲述了底层劳动者的心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2)小说倒数第二段类似《延安颂》歌曲的唱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小说对三批人过河时的情形分别作出简约、形象而又精细的描写,请结合作品分析其用意。
二、解答
(1)B.“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表述有误。“我”依然同时指明两条路,表明“我”有警惕性。故选:B。(2)《延安颂》中的歌词“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响,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写出了“延安”让进步青年“热血奔腾”,再联系小说中那些青年“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以及走上通往延安的小路时的歌唱,表达了他们对延安的向往;而这首《延安颂》强有力地渲染了进步青年的革命激情。同时青年们歌唱延安,表达了延安对进步青年的吸引力,照应了小说标题“红色诱惑”。歌曲中的内容“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响,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点明延安是抗战的根据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题。(3)先看对三批人过河的描写,再分析其作用。第一个“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和衣扑进水里”表面他很急切;“跳上”“雀跃着跑”表面他的心情愉悦;而“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则写出“后生”对“我”的感染力。第二个“姑娘”,“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写出姑娘在水中的自由美好,侧面表现她的心情愉快;而“我看得目瞪口呆……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也写出姑娘的行为对“我”的影响。第三批“青年男女”,“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写出青年男女的生机与活力。这些描写轻快欢跃,充分展现了青年们投奔革命圣地的急迫而又坚定的追求之心,点明“红色诱惑”的一重内涵;而“我”的内心受到了他们的感染,心中也有了向往,因此临终时嘱咐儿子“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深化了标题“红色诱惑”的内涵。答案:(1)B(2)①强有力地渲染了进步青年的革命激情。②照应小说的标题。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3)第一位“后生”在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第二位“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第三批“青年男女”“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最后都是“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描写得轻快欢跃,充分展现了青年们投奔革命圣地的急迫而又坚定的追求之心,显示出“我”的内心受到了他们行动的感染,点明了标题“红色诱惑”的内涵。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