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
在前不久闭幕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重点建设三江源、青海湖、松嫩鹤乡等湿地类型国家公园。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各项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进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调整优化体制试点范围和分区,完整性、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初步构建起与国家公园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实现生态全要素保护和一体化管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经过不懈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持续好转,草地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7.31%,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极大恢复,特别是我们的旗舰物种藏羚羊从保护初期的不足2万只现在增加到7万只左右,藏野驴也增加到3.6万只左右。河水径流量、湖泊面积持续增大,湿地总面积包括河流的水岸线总体保持稳定。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流域18个省份和5个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三江源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职能,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
青海湖是世界最大高海拔低温湖泊,也是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泊和中国最大湖泊。目前,按照国家的规划部署,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正稳步推进。
2022年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青海湖国家公园正式进入创建阶段。目前,已编制完成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体系等专项规划,统筹湖里和岸上、水源和流域,系统保护、综合施策,开展实施草地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修复等16项重点生态项目,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我们还在流域内设置了300个地面定位监测站点,全面加强青海湖生态保护科研监测能力。同时,开展常态化巡护监测,定期发布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湖流域是全球高原湖泊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这里是青藏高原生境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既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也是高原特有物种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17年增加33.6%,普氏原羚数量较2017年增加120.5%,湿地栖息水鸟数量较2012年增加1.2倍,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高质量推进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创建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创建已开展了科学考察、社会调查等相关工作,编制了《国家公园候选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高质量推进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候选区涉及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5500平方公里,占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的90%左右。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祁永辉: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候选区是全球“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经该区域迁徙或在此繁殖的鸟类超300多种,种群数量超过20万只。我国分布的9种鹤类有7种在此停歇繁衍,被誉为“世界鹤乡”。
松嫩鹤乡国家公园候选区位于东北松嫩平原草原湿地区,该区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以温带沼泽、温带草甸草原为主,分布有扎龙、莫莫格2处国际重要湿地,具有全球保护价值,保存有我国高纬度地区最完整原始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原生性东北亚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显著,有高等植物468种、鸟类269种、鱼类46种、兽类21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2种,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