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学霸爸爸每天辅导儿子数学考43分”“取得体育教师资格证10年的爸爸教不会4岁的儿子跳绳”的话题先后登上网络平台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
在全社会都格外重视教育的今天,辅导孩子学习、做作业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生活中的必修课。孩子学习困难甚至厌学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写作业又快又好?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是令很多家长感到十分困扰的问题。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心理学副研究员,杨霞在工作中也常被家长问到这些问题。
杨霞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至今已有30年儿童心理问题咨询、矫治经验。她还著有《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等多本颇受好评的家教方法类书籍。
(资料图)
杨霞。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杨霞指出,孩子做作业磨蹭、学习成绩不好,有些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可能跟大脑、神经发育不良或者视觉、听觉发育不良有关,也可能跟婴幼儿时期运动不足有关。对于前者,要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后者,则需要经过专业指导,来对孩子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或者动作协调训练,逐步解决问题。
杨霞表示,她做咨询接待的孩子中,2-18岁的都有,80%的年龄在5-12岁。其中,五岁以下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发展不足,包括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以及情绪问题、自闭症倾向。6到12岁的孩子问题多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有关。中学阶段孩子的主要问题依次为厌学、情绪问题、游戏成瘾。
“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厌学的孩子,几乎都是因为课外班太多了,学‘伤’了,所以厌倦学习。”杨霞说,“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建议家长,停掉孩子所有的课外班,包括非知识类的钢琴课、绘画课等。先让孩子回到最基本的运动和劳动,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学习意愿会有所提高。要真正解决孩子厌学问题,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点,让孩子有学习动力。”
以下是澎湃新闻与杨霞的对话:
孩子“学习困难”或与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有关
澎湃新闻:当前,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今年前段时间,有关“学习困难”门诊火爆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请问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杨霞:在我国学界,阅读困难、书写困难、运算困难等都归入到了“学习困难”中。关于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研究认为主要与孩子的出生有关,如妈妈怀孕期间经历过先兆性流产、因保胎运动少,或者经历了孩子早产、难产、剖腹产等。同时,跟孩子出生后早期运动(如爬行等)不足等,可能也有关。
这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后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矫正,而保障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则尤其重要。
澎湃新闻:孩子学习成绩差与孩子学习困难,这两者是否一样?
杨霞:不完全一样,但有相关性。因为学习成绩受智商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影响。如果孩子智商低,或者智商正常但能力很差,都可能会学习成绩不好;如果智商高、能力低,可能小学成绩还可以,后续未必一直好。
孩子的智商跟父母的智商有关,且智商难以被训练,所以家长很难去改变孩子的智商。因此,孩子出生以后,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能力训练。
6到12岁的小学生,学习能力障碍问题(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多的。
五岁以下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发展不足,包括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情绪问题、自闭症倾向。体现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不合群、语言发育迟缓、爱招惹别人、躁动不安以及心理发育迟缓等。
澎湃新闻:您在《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一书中讲到,虽然厌学问题常见于大龄孩子,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形成于孩子成长的早期。请问导致孩子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杨霞:我在做咨询过程中发现,孩子厌学有两大原因:一是课外班太多,户外运动不足;二是感觉统合能力不足,导致学习能力障碍。
小孩天生是对外部世界有好奇心的,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从小多自己动手体验、创造、解决问题。孩子从中找到了乐趣,就会对什么都感兴趣,包括学习。
如果从小开始,家长对孩子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保护,就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更可怕的是,可能会使孩子从“不让动”发展到“懒得动”。这种惰性一旦形成,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澎湃新闻:找您做咨询的很多是已经有厌学问题的孩子,对这些孩子及他们的家长,您一般会给些什么建议?
杨霞:就我的咨询经验来看,学龄的孩子厌学往往是由家长施加太多课外班导致的。来我这里做咨询的厌学的孩子,几乎百分之百是学“伤”了才厌倦学习的。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厌学了、不想上学了,我一般建议家长停掉孩子所有的课外班,包括非知识类的,比如钢琴、绘画等,先让孩子回到最基本的运动和劳动。运动、劳动一段时间以后,孩子的学习意愿通常会逐渐提高。
但我发现,很多道理家长都懂,却做不到。比如,要在健康和优秀之间二选一的话,应该先选健康;但很多人做不到——孩子已经厌学了,还舍不得让孩子停掉已经交了培训费的钢琴课、外语培训班。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家长第一要务是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探索发现。家长可以借助书本、故事、影视作品、博物馆、公园和旅游的机会,去充分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孩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就不会厌学。
杨霞所著的《不抢跑也能超越: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训练法》封面
孩子做作业慢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
澎湃新闻:现在网上很多家长说,辅导孩子做作业很困难。有家长因为这一类问题到您这儿来咨询吗?怎么才能把孩子训练得写作业又快又好?
杨霞:有。
关于写作业困难,有少数孩子是因智力低于正常。多数孩子是因为另外两种原因:一种是,孩子没有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类孩子,可以要求他写作业时不要听音乐、不要吃东西,写作业时模拟考试状态,按时间完成。养成了这个习惯,孩子就能既在平时迅速完成作业,又在考试时不容易紧张。
另一种是,孩子小时候感觉统合训练不足,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nnaJeanAyres)首先提出的。感觉统合实际是人脑对于各个感觉器官,包括视、触、嗅、听、前庭以及本体部分感觉信息进行统一,进行解释、规划、概述的复杂神经心理过程,是进行一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脑部神经系统不能有效地结合外界的感觉刺激信号,导致机体无法协调地运动、作出反应。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学习能力障碍,体现为写作业拖拉、慢等。但很多家长开始可能并不知道孩子有这一问题,也没有引导孩子做促进感觉统合的训练,而是在忙着发展孩子的业余爱好(如唱歌、跳舞等)。我了解到,现在有的两三岁的宝宝也要上经典阅读、外语、绘画等多个培训班。
其实,过小就承担这么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孩子去锻炼最基本的能力——如三岁学拍球、五岁学游泳或者跳绳。上小学后,孩子就可能出现能力缺失,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脑—手协调性差,视力或听力发育不良,从而可能出现做作业磨蹭、看书写字串行、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情况。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要去训练感统能力。
在基础训练和大脑高阶功能训练方面,比如跳绳、拍球、游泳和拉丁舞、钢琴、绘画、奥数,应该是先学跳绳、拍球等,而不是同时把学跳舞和跳绳等两方面的训练都做了。
音乐、奥数需要孩子有相关的天赋才能真正学得出成果,不必人人都学。孩子在九岁之前有很多事要干,语言表达能力、与母语相关的各种认知能力,比如语言组织能力、认字、沟通、写作等等,都需要通过练习来提升。又比如,需要通过跳绳、拍球、游泳、骑车,以及干家务等各种形式来进行身体锻炼,促进感觉统合协调。
孩子基础的感觉统合先训练好了,上学以后才能爱学习。业余爱好可以等孩子9岁以后再发展。现在有些家长的思维模式正好相反。
从我的咨询经验来看,9岁之前,一定要先让孩子掌握好母语。但现在的情况是,过早开始学外语的孩子特别多,并且严重影响了孩子思维能力发育。孩子上学后体现在: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应用题与阅读理解题的思考理解能力差,也影响作文写作表达。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剖腹产出生的孩子,不适合过早过多地进行大强度的学习,尤其需要多玩、多活动。
澎湃新闻:近些年来,一些家长热衷于带孩子去做智力测试,希望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请问各方面看起来都比较正常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吗?哪些类型的孩子有必要进行智商测试?
杨霞:智商测试有点类似体温测试。正常情况下,大家基本不会测体温,如果觉得有点发烧了,才会测体温。测智商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各方面都正常,认真学习、工作就行了;发现反常才需要测试、治疗。
让孩子多锻炼、增强耐力,有利于提高孩子“逆商”
澎湃新闻:一方面,当下专家学者都在提倡,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过多的肯定、鼓励,让孩子习惯了被表扬,很难面对挫折,“逆商”很低。如何才能将孩子培养得既自信,又能较好地应对挫折?
杨霞:12岁以下的孩子,自信心来自于父母的鼓励、肯定、支持,以及自身协调性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否定态度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会使孩子遇到困难就畏难,不自信,甚至产生无价值感;另外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运动协调性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孩子不自信,这需要加强孩子的协调性训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包办代办,而要鼓励孩子再尝试、再实践。
现在很多孩子很难接受挫折,是因为从小经历的肉体上、物质上的困难与挑战太少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太少了,精神上的压力又太大了,心理上就崩溃了。如果孩子能从小坚持游泳、坚持爬山,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力。耐力锻炼会使孩子变得更能吃苦,更能隐忍,更能应对挫折。
澎湃新闻: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各种问题也相对多,有时很让父母头疼。对于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杨霞:孩子最早的逆反出现在1岁左右,然后是9岁、13岁左右,这些时期他们会要求独立,看待事物会有自己的见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该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孩子一些选择,而不是压制孩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后,问他是先写作业还是先拖地板,先练钢琴还是先帮忙做饭。无论孩子选择哪个都是有益的。
家长要明白,给孩子现成的答案,或强制命令孩子都是不对的。
同时,家长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谈话要有针对性,不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要讲大道理的架势。最好的做法是,家长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截了当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决定沟通方式。一般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沟通,而不是做错事了就严厉惩罚。若将这两种方法的次序弄颠倒了,会适得其反。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试着跟孩子交朋友。交朋友就是孩子做什么你做什么。比如,孩子厌学,那你就不上班;孩子不起床,你蓬头垢面躺三天;孩子不说话,家长也选择闭嘴。这样反而可以拉近跟孩子的距离,缓和亲子关系,包括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某些做法不对并去改正它。
这个时代的家长热衷于对孩子进行早教、业余爱好培训,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出人头地,却有时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难以走得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