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观念认为,丁就是财,多生男孩,就是添财。
家是什么?家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一个温暖集体,有父母,有孩子,才算一个完整的家。一个人一旦成家以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双全,最大的目标就是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优秀人才。
(相关资料图)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到中老年时期,最大的盼头,便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而后继承后代,使得自己得以儿孙满堂,膝下承欢。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及文化,每逢过新年,或者是结婚、乔迁等喜庆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敬天神”、“迎财神”等。
其中有一个祷告词,一定是,“保佑我家日后添丁添财,顺顺利利”,也就是保佑后继有人,人旺财旺,一切顺顺利利。对我国的大多数家庭来说,增添后代是一件无比重要和喜庆的事,尤其是家中有男孩出生。每当男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必定会举办满月酒宴席,向大家昭告,”我家的后代出生了,我家后继有人了。”
二、一个儿子跟两个儿子的家庭有啥区别?晚年之后才明白,直戳心窝!
根据历年来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一方面,中国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少则4个,多则8个,甚至更多。
这种现象其实也跟当时的时代和政治有关。当时国家实行公社化制度,倡导人多力量大,到处喊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每家每户都是能生则生。家里多了个孩子,相当于多了一个劳动力,因此,当时的人口出生率着实非常高。
随着时代和国家政治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直到今天,关于生孩子的观念,人们又是有了一个新的大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西方国家的习俗,不愿意生孩子,或者更应该说,是不愿意养孩子,没有勇气养孩子,他们倡导及时行乐。
另一方面,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例,男性远大于女性。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人看来,生儿子,成了大多数家庭的任务,尤其是对于传统观念影响比较深远的潮汕地区等,生4个及以上的儿子,属于纯属正常之举,他们认为,男丁,才是血脉的继承者。
当然,随时时代的改变,新新人类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在意生男生女了,在他们眼里,只要是正常健康的孩子,不管男女,通过培养教育,一样能够培养成孝顺懂事的孩子,他们一样可以老有所依。
三、坚信养儿防老的老人们,后来都如愿了吗?
生儿子,甚至是多生儿子,对老年人就能颐养天年了吗?在街头公园的角落里,每天都能看到成群的老年人活动。这时候,讨论孩子每个月回家几次,给多少生活费,成了互相闲聊的话题。
只有独生子女的老年人,都表示非常羡慕孩子多的老人,尤其是羡慕儿子多的老人,他们谈起自己的孩子,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就是每个月定时给足够的生活费给,但却几个月都没法回家跟他们吃上一顿饭,更别提聊家常了;经济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儿子也只能全身心顾及他自己的家庭,更无足够的存款来支付老人的赡养费用。
这部分老人聊起这些,深深的落寞感和孤独感从他们眼里透出来;相反,儿子多的老人,却又表示后悔自己生太多了,哪怕只有两个儿子,也觉得太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儿子多,年轻时候养育孩子的精力和成本高,生活压力大,为儿子成家也要花费不少心思。
同时,儿子多,意味着在赡养老人和财产继承方面,也就有了更多的争议,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更多。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传统习俗,儿子都是父母财产的继承者。对于从小没有充分受到孝顺父母,以和为贵的教育的孩子,他们往往以自身利益为中心。
甚至不顾兄弟情分,在赡养父母和父母财产分配上争锋相对,谁都不肯退让半步。看到自己的孩子兄弟不和,这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最折磨的,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总结:不管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也不管生几个孩子,父母如果希望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根本方法是从小用心教育孩子,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给孩子传输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正确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