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体育 >

环球热推荐: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佳节清明桃李笑)

互联网 | 2023-02-26 07:18:53


(资料图片)

一、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①春秋时,介之推隐居绵山,不肯出仕,晋文公想以烧山之法使他下山,介之推坚决不肯,母子二人被火焚死。(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哪两种景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二、解答

(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意为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写的是两种景象,一是清明时节,桃李盛开,一是野田荒坟哀愁的景象。表达的情感可以从作者对自然、对生死的感受去思考。(2)“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意为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从句解和内容可知是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分析手法要把怎么对比的分析出来,其作用这里应是作者对这两类人的情感态度,从这些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一方面是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而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垄,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情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2)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策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突出了他的气节风骨。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蓄蕴藉。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赏析: 这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诗作。 首联描写清明之时两幅不同的画面。“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常见的桃花李花更是绽开花苞,盛开于春风之中,似有欢笑之意。清明也正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日子,走到坟场,只见荒冢累累,心中自然会生出许多凄凉;况值祭祀时候,难免忆及长眠之先人,又要产生悲哀,这就是“只生愁”的含义。画面虽不相同,但描写的准确、手法的使用则是一致的。桃李无所谓“笑”,荒冢也不能“生愁”,这只是赋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情绪,就是所谓拟人化。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颈联专写人,人在清明时的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人乞祭余骄妻妾”,通过齐人于璠间乞食这一典故写了愚人的行为。“士甘焚死不公侯”,乃是通过介子推的故事表现了贤人的气节。这两个典故放在清明节的具体环境中,其意义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围。 于是作者在最后的尾联中就有了贤愚不分的慨叹、蓬蒿满眼之感触。他是因清明时节的这些现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论贤愚都要一律归于荒冢这样一个虚无的结论,这与他在贬谪生活中的消极思想是一致的。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佳节清明桃李笑 清明时节 表现手法

  • 标签: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时节,表现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