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马组合的装备应以舒适、合身为主,要注意细节
马的装备需要尽可能轻量化,在其他的如衔铁、肚带、水勒等其他装备,无论是选材还是使用上,都要尽可能地使马感觉到舒服。因为在最少长达80公里,最短5、6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装备的材质、使用时的松紧度,都会影响马匹在比赛中的发挥,也会影响马匹在接下来比赛中的习惯。我们较常用的做法是,在比赛前几天,除了让马匹适应当地的天气环境、赛道情况之外,也会根据马匹的习惯,调整这些部位的装备,使马尽可能舒服地出赛。
在人的装备方面,一定要讲求舒适、合身,因为人要在马背上奋战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这本来对体力就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果这个时候装备还给自己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这样对骑手也是增加了额外的考验。比如说现在很多骑手会穿着马靴参赛,但是无论是我们在国外参赛还是国外的骑手,他们都是穿着轻便、舒适、透气的运动鞋,配上大小合适的护腿,既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能够相应地减少马匹的负重。
在服装特别是下装的选择上,我要特别提醒初学者或者是经验不多的耐力赛骑手,在经济允许情况,尽可能购买合适的新装备上场。我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是新旧装备,在参赛前一定要做好装备的检查,因为长时间的赛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线头或者是一个纤维球结,都会对骑手或马匹造成严重的伤害。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事情,一位耐力赛骑手就是因为在赛前忽视了对裤子的检查,裤子上的一个线头在赛事期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等他完赛之后,他的大腿已经被磨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皮肤上鲜红一片。
装备要尽可能减少考虑马匹负重
在马术耐力赛特别是星级赛事中,最基本的一星级途程是80公里,二星则是120公里,三星、四星级别的高星级赛事则是以160公里起步。在这种长距离赛事中,马匹负重除了骑手的体重之外,如何在赛事中给马匹减负,就成为了完成赛事的关键。而目前国际上很多耐力赛鞍都往轻量化发展,但在中国,仍然是随手拈来,拿来就用。
“我见过在赛事中用场地障碍鞍具的,也见过用速度赛鞍具的,最夸张的一次,是一位耐力赛骑手,在马匹身上套上了一个沉重的西部鞍。”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国内马术耐力赛真正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中国很多人都还不明白马术耐力赛的真正涵义,所以在马匹装备的使用上,仍属于粗放的有什么用什么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要明白,中国马术耐力赛要真正发展,马匹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赛事中挑选轻量、适当、对马背压力较小的鞍具就十分重要。就如同中国一句古话“远路无轻担”,在马术耐力赛之中,少一分负担就能够多一分胜利的机会。
而同样的,中国很多人都喜欢在赛事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地补充水分,有些人就会在马背上装载各种各样的水袋、水瓶,以期自己在比赛过程中能够随时喝水。但在我看来,这是不对的,因为多余的水袋、水瓶,都会对马匹造成过多的负重,影响马匹发挥。我们前面说过,中国马术耐力赛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但是如果只有人没有马,马术耐力赛也没办法发展起来,因此在每一次比赛中爱护我们的马匹,尽可能地延长它在赛场上的生命,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一般赛道状况良好的平地马术耐力赛事,如果是山地赛或者是其他天气、环境条件下的赛事,我们则会根据不同的需求,为马匹增减装备,今天由于篇幅问题,留待下次再另行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