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日本《朝日新闻》12月2日发表题为《绝不容许专守防卫成为“一纸空文”》的社论。全文摘编如下:
拥有能够到达其他国家领土的“对敌方基地攻击能力”,是一直以专守防卫为宗旨的日本防卫政策的巨大转变。
【资料图】
这不仅不能成为保证让对方打消攻击念头的“抑制力”,反而会导致借由军事力量的对抗措施,且存在加剧地区紧张的风险。
基于对以往那场战争的反省,日本一直坚持不让自身构成威胁的方针,让这一方针成为“一纸空文”的做法不是明智之举。此外,政府对民众的解释也明显不足,不能就这样草率得出结论。
自民、公明两党今天就拥有对敌方基地攻击能力正式达成共识。政府将在年内修订的3个安保相关文件中明确予以记载。
虽然名称是“反击能力”,但并不仅仅用于受到攻击时实施反攻。只要认定敌人已经“着手”攻击就可以使用。但是,对此很难进行判断,因此很可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先发制人攻击。
执政党的磋商中并没有提出相关标准,而是表示“将个别地具体进行判断”,攻击对象也要“个别地具体进行判断”。尽管自民党向政府提议的“指挥控制机能”未被列为攻击对象,但也没有表明攻击对象仅限于军事目标。这样下去情况将无法控制。
原本在日美同盟中,负责防守的自卫队充当“盾”,拥有打击能力的美军充当“矛”。而一旦自卫队充当了“矛”的一端,不会使这种关系发生变化吗?如果日本加强攻击作用,就会进一步远离专守防卫。
二战后,日本作为和平国家重新出发的支柱是倡导和平的宪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专守防卫方针,即“受到武力攻击时才行使防卫力,其方式和保持的防卫力都仅限于自卫所需的最小限度”。
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不会进攻对方的领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在国际政治上被称为“提供安心感”的效果。
这次转变方针后,这些好处将会失去。日本政府和执政党虽然反复表示“将继续坚持专守防卫”,但周边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将大量部署远程导弹的日本的话呢?
日本政府和执政党提出的理由是,面对变轨和高超音速等导弹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次性大量发射的“饱和攻击”,仅靠拦截是无法防御的。
但是,要让拥有大量导弹的对手打消攻击念头,需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能准确探测到目标吗?如果实施的抑制失败,受到攻击时又该如何应对呢?作为实际问题,也有很多勉强之处。
采取武力对抗措施,这种做法也不禁令人担忧。与中国的直接对话才刚刚开始。建立防止朝鲜核导开发的国际框架也没有任何进展。此外,政府也还没有做出最大限度地致力于“不引发战争”的外交努力。
除此之外,在达成此次共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岸田内阁上台后提出修订3个安保相关文件,对于拥有对敌方基地攻击能力,只是反复表示“将不排除所有选项进行讨论”,而对于具体内容则逃避解释。
在暗地里,日本却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打算购买500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政府设立的专家会议对这一主题并没有进行深入讨论,仅仅召开4次会议就出台了“不能不”拥有的报告。
有关使安全相关预算到2027年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达到2%的指示也是如此,都是从一开始就“有了结论”。
根据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共识,实施对敌方基地攻击能力时,其应对基本方针需在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得到国会批准。国会的介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拥有与否和制定框架的阶段开始,在野党也应该参与国会的讨论。
在得不到更多民众理解和认可的情况下,不应该急于转变事关国家方向的重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