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四年间,《处女作》的一部分老人已经远离,我四年前的意外探访或许是这些老人们留下的鲜有的一些影像和印记。我愿这个展览是一座桥梁,一头是山村一头是城市,一头是老人一头是青年,一头是庄稼一头是艺术。”——拓荒者/策展人陈凤华
【资料图】
在虹口区今潮8弄,一场名为《处女作》的实验艺术成果展,作为“2022海派今潮艺术季”的重要部分惊喜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有别于传统的大师作品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的绘画作品,均出自从未接触过绘画的老人之手,是由川湘云贵藏桂等地偏远山区老人们创作的“人生中第一幅画作”,展览将持续到12月4日。
这场展览的灵感起源于十年前,当时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陈凤华,回湖南老家农村探望爷爷奶奶,听闻村里的老人过世的消息,深受触动。“小时候经常去老人家玩,和我爷爷奶奶差不多大,他们这代人吃了太多的苦,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离开的时候却好像什么也没有留下。”
陈凤华突然觉得应该为老人们做些什么,萌生出让他们用画笔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笔的想法。“爷爷奶奶们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不能像我们一样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我就想,能不能让他们用画笔记录生活。”
陈凤华邀请的第一位老人,正是自己的爷爷。“爷爷一开始不答应,觉得艺术创作遥不可及,是文化人做的事情。”为了让爷爷拥有拾起画笔的信心,陈凤华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告诉他说,这是我学校里的作业,完不成就毕不了业。”爷爷听闻,欣然答应了。
没想到的是,当爷爷真正开始创作以后,却仿佛着了迷。“我在一旁仔细观察,爷爷画画时的神情,就像他在田间对待庄稼一般,画两笔,端详一下,再添两笔,就和我画画时一样,非常投入。”
在爷爷身上找到信心的陈凤华,决定将这一想法推广到更多的老人身上。于是,陈凤华买下一辆摩托车,带上好友谢武斌,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艺术探索之旅。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陈凤华路途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7个省市自治区,行驶约约25000公里,邀请了40多位老人参与创作,请他们完成“人生中第一幅画作”。
“我会选择走一些乡间小路,路边碰到老人就聊上几句,听听他们的故事,邀请他们参与创作。”这些老人从未接触过绘画,如何鼓励他们拿起画笔,创作出自己独有的人生色彩?“老人们一开始不太愿意,我就和他们沟通,聊聊他们的过往,问问他们以前是做什么的,启发他们创作的灵感。”
“当我们请他画画的时候他是拒绝的,随后我们跟他说让他像泥水匠搪泥皮一样来画画时,他满口答应了。”时年102岁的张年海老爷爷,曾经是一名泥水匠,从来没有接触过画笔的他,却惊喜地发现,绘画工具和他所熟悉的粉刷工具别无二致。于是,爷爷拿起两把刷子,就开始了他的创作。“我看爷爷颤颤巍巍的,就给他递了把椅子,爷爷甩甩手说不用,哪有刷墙壁是坐着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凤华仍觉得非常有趣。
这些老人如初执画笔的孩童,仿佛返璞归真一般,在直觉和情感上都极其原始和本能,受形式束缚近零,毫无技巧、构图、章法。“有所不同的是,孩子们的创作多是基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老人们的创作则注入了他们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更多源自于他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陈凤华说道。
展览现场,通过影像展示老人们画画的整个过程,希望让城市人感受到山区老人的生活情景和创作过程,从而产生思想上的些许改变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