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一直是碳排放大户。2019年,全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几乎占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尤其是商业建筑,碳排放强度几乎是住宅的2倍。建筑在运营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也接近全生命周期的一半。”万物梁行首席执行官叶世源在11月2日的“2022观点商业年会”上表示,商业建筑的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图】
在叶世源看来,物业侧是物业管理的实际操作者,也是能源管理和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把这最后一公里把握好,才能真正实现能耗管理,从而节能降耗。
万物梁行的研究显示,其80%的客户都有能源管理的服务需求,通俗而言就是绿色节能改造,通过优化能耗大户达到减排的作用。
此外,随着商企客户的需求逐渐丰富,物业要转变思维,从管理思维转化为运营思维,从物业管理的空间管理到与一些特色服务融为一体,满足客户对空间环境、节能绿色、投资回报等的需求。在提升物业项目美誉度的同时也实现保值增值,实现客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与住宅物业不同,商企空间服务的主体多而复杂,应如何围绕不同主体需求进化升级服务?
万物梁行将商企客户分为3类——关注出租率、资产价值、市场回报的A端客户;关注降本增效的B端客户;关注空间环境和服务体验的C端客户。
其中,A端客户是物业资产的所有者,这部分客户对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需求一直存在。
叶世源表示,由于建筑的生命周期较长,因此要从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就开始融入低碳理念,“我们从前期就开始介入,帮助客户完善他们的项目设计,提出绿色运营包括设施设备运维的专业意见,以及优化空间、筹备期的费用预算等。最后才到真正交付以后的长期运营阶段。”
他以上海万科天空之城为例,该建筑是虹桥商务区的第一个TOD项目,体量不小,对能源需求也非常大,非常关注成本控制。万物梁行对该建筑采用了移峰填谷模式,即用平谷时期的时间完成冷冻制冰,并在高峰期释放这部分电量,在不影响整体体验之下做到降本增效。
针对降本增效需求高的B端客户,叶世源认为,不同业态的商企空间项目都有它的减碳可能性。如产业园区,在设计、建设的阶段,物业就应该提前介入,输入低碳运行的理念;在运营阶段就要引进智能化平台,搭建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在保证园区安全的前提下低碳运行。
此外,叶世源认为,低碳管理需要贯穿高新技术的设施运维,如空调、照明和安防系统这些能耗大户,日常运行中存在很大的减碳空间。B端的做法是通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手段、大数据监测、高能耗设备的改造等,实现节能降耗。
C端客户则伴随着Z世代成为职场新军而形成,这部分人身上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如加班熬夜,需要更健康舒适的环境。
从办公体验维度来看,万物梁行认为,首先要满足Z世代员工对空气质量包括身边环境的需求。顺着这个思路,基于WELL理念,万物梁行对空间环境进行了一些改善举措,在全国不同的办公环境,公司服务团队每小时都测试一次环境温度,不断调整温度并定期对新风设备进行清洗,以确保舒适度、健康及节能。
叶世源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建筑随着组织环境,包括人的发展而自动学习,与人互动,主动响应人的需求,最终实现数联、物联,包括智联,也实现环境、资产和人的和谐统一。”